写作小课题模式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确定选题
选题应源于真实的问题或困难,具有研究价值,且问题本身具有创见、远见和实践性。
选题范围宜小,针对一个较小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小见大。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应准确、规范、简洁、醒目,明确课题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背景和意义
阐述为什么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包括国内外现状及同类研究概况。
理论依据
列出能够指导本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理论。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明确本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详细阐述研究的具体内容。
研究对象与范围
确定研究对象(如学生、教师、家长)和研究的范围(如一个班、几个年段、全校)。
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预期成果
列出理论成果(如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新模式)和实践成果(如物化成果、资源库、规章制度等)。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阐述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独特创新点。
可行性分析
分析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包括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等。
研究步骤
详细描述通过什么方法、怎样一步步进行实验、调查或依据,以达到最终目的。
成果形式
明确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如研究报告、论文、教材、资源库等。
题目:《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小学生写作能力普遍存在不足,通过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2. 理论依据:
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指导本课题研究。
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目标: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表达、语言运用、思维逻辑等方面。
主要内容:分析当前小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
4. 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某小学三年级学生。
研究范围:针对该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
5. 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写作实验等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
6. 预期成果:
理论成果:提出一套系统的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实践成果: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写作教学活动,评估效果。
7.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强调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8. 可行性分析:
研究团队具备相关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研究资源充足。
9. 研究步骤:
第一步: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收集学生写作能力现状数据。
第二步:实施写作教学活动,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第三步:分析数据,提出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10.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写作作品集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撰写一个小课题,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