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的写作点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结构布局
开篇铺垫:诗的前两句“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预示着即将展开的矛盾冲突。这种由期待到现实的描写,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转折,使得读者对卖炭翁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关注。
中间描写:中间部分详细描写了卖炭翁的劳动过程和他所面临的困境,如“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等句子,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长期劳累、生活困苦的老者形象。
高潮与结尾:在诗的高潮部分,“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一情节,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封建统治者的贪婪和卖炭翁的无助,使得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顶点。
人物形象塑造
外貌与心理:诗人通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等外貌描写,以及“心忧炭贱愿天寒”等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艰辛劳作、生活困苦的老者形象。这种描写不仅反映了卖炭翁的劳动艰辛,也揭示了他内心的无奈和期盼。
对比手法:通过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和卖炭翁的悲惨命运。
语言与表达
简练准确: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采用了简练而准确的语言,如“伐薪烧炭南山中”一句,既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又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的劳动过程。
押韵与节奏:全诗押韵工整,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与情感
揭露社会矛盾:这首诗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卖炭翁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民生疾苦的强烈愤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综上所述,《卖炭翁》的写作点评可以从结构布局、人物形象塑造、语言与表达以及主题与情感等方面进行。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对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艰辛劳作、生活困苦的老者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