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类执行标准主要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层级,涵盖不同酒类和生产工艺。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国家标准(GB/T 10781系列)
适用范围 主要针对固态法白酒,包括浓香型(GB/T 10781.1)、清香型(GB/T 10781.2)、米香型(GB/T 10781.3)等14种香型。
核心要求
原料:以粮谷(如高粱、小麦)为原料,禁止添加非粮成分。
工艺:需经过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等传统固态工艺。
感官指标:包括色泽、香气、口感、余味等。
二、行业标准(QB/T系列)
适用范围
针对特定香型或工艺,如酱香型(GB/T 26760-2011)、凤香型(GB/T 14867-2007)等。
特点
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更严格,例如酱香型对原料产地、发酵周期(12987工艺)有明确要求。
三、企业标准(Q/XXX)
适用范围
由企业自主制定,通常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优势
反映企业独特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消费者可借此判断品牌信誉。
四、其他相关标准
GB/T 20821: 液态法白酒标准(含食用酒精勾兑)。 GB/T 20822
GB/T 26760:原酱香型白酒标准(已被新标准替代)。
五、新国标变化(2024年更新)
酱香型:新标准GB/T 10781.4-2024取消三类划分,简化产品标识。
标签标识:强化原料来源、生产工艺等透明度。
总结
执行标准是保障酒类品质和安全的基础,消费者可通过查看标准编号(如GB/T 10781.1)快速识别香型。但需注意,标准主要关注生产过程,无法完全证明原料来源或工艺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