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顾茅庐》中,描写刘备的句子主要体现了他的求贤若渴、坚持不懈、虚心求才和远大志向。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赏析:
求贤若渴
刘备为了寻求诸葛亮的帮助,三次亲自上山拜访,尽管前两次都未能与诸葛亮见面,但他并未放弃。这种诚意和决心最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决定出山相助。
“刘备为了寻求诸葛亮的帮助,三次亲自上山拜访,尽管前两次都未能与诸葛亮见面,但他并未放弃。这种诚意和决心最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决定出山相助。”
坚持不懈
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使刘备成功地请到了诸葛亮。
“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虚心求才
刘备当时是诸侯,诸葛亮只是一介布衣,刘备为了人才原意屈尊。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远大志向
刘备心怀天下,目光长远,虽领导一方士兵,却不似许多当权者一样迷失于自己的全力中,在三顾茅庐中便有所体现。
“刘备心怀天下,目光长远,虽领导一方士兵,却不似许多当权者一样迷失于自己的全力中,在三顾茅庐中便有所体现。”
尊重人才
刘备在拜访诸葛亮时,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尊重。他让童子不要惊醒诸葛亮,自己在门外等候,诸多的细节描写更加突出刘备的真诚和个人修养。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激发抱负
刘备在赋予诸葛亮使命感,激发他的斗志,唤醒他的抱负。如果诸葛亮自己没有使命感,刘备就给他一个。孔明听完,果然笑了,询问刘备有何志向。刘备便开始述说自己“欲伸大义于天下”。
“大丈夫抱惊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刘备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杰出品质,他的求贤若渴、坚持不懈、虚心求才和远大志向,不仅使他成功地请到了诸葛亮,也为他日后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