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的概况部分,通常位于论文的开头,其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论文整体内容、目的和研究方法的概览。这部分内容应当简洁明了,使读者能够快速把握论文的核心要点。以下是撰写论文概况部分的一些关键要素和步骤:
研究背景:
简要介绍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论文选题提供依据。
研究目的:
明确阐述本研究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如解决某个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方法等。研究目的应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研究内容:
概括性地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等。研究内容应与研究目的紧密相连,体现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研究方法:
介绍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如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支持研究目标的实现。
研究进度安排:
列出研究的阶段性任务和时间节点,如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研究进度安排应合理可行,有助于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
预期成果:
预测本研究可能取得的成果,如理论贡献、实践应用、政策建议等。预期成果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引言(或序言):
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结论:
虽然结论部分通常出现在论文的结尾部分,但在概况中也可以简要提及,以强调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贡献。
在撰写概况部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研究内容。
逻辑清晰:确保内容的组织有逻辑性,使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研究的流程和结构。
客观公正:在描述研究背景和现状时,应保持客观,避免主观评价和个人偏见。
突出重点:在有限的字数内,突出研究的关键点和创新之处,吸引读者的兴趣。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撰写出一个高质量、有深度的论文概况部分,为论文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