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运用了大量的谐音字,以下是一些例子:
《西游记》
孙悟空进了八卦炉,越练(炼)越结实。
哮天犬过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木(目)不汪(忘)。
《红楼梦》
贾宝玉:“假宝玉”,却是“真顽石”。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谐音为“原应叹息”,叹息她们短暂的青春年华。
贾政:假正,假正经,一个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平儿:瓶儿,即摆设而已。
焦大:骄傲自大,不服管束。
甄士隐:真事隐去(最先登场的凡人)。
贾雨村:假语存(穷儒,后为官)。
《水浒传》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斧)。
贼去了关门——迟了。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
花木瓜——空好看。
《三国演义》
杨修和曹操一起看一块碑,碑文后面写着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谜底是“绝妙好辞”。
这些谐音字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还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通过这些谐音,作者巧妙地表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深层含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