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坚持写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策略:
制定写作计划
老舍:提前做好写作计划,每天按计划写作。他认为一个作家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花在阅读上,只有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
村上春树:每天必做的两件事是跑步和写作。写长篇小说时,规定自己每天写出十页稿子,像考勤打卡一样,不多不少,每天十页,没灵感也写,有灵感也不多写。
郑渊洁:每天4点半起床写到6点半,每天写几千字。他坚持了40年,认为积少成多,坚持就是胜利。
建立固定的写作习惯
鲁迅:常常在家人熟睡后独自在小台灯下写作。他认为心里想得透彻,话自然明白,表达意思的词语自然会信手拈来。
海明威:坚持每天从早上六点开始写作,直到中午十二点。他选择在简单的环境中工作,以保持清醒和集中。
余华:在写作上据他说一共模仿过三个人,第一个给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川端康成,他在这位日本作家那里学到了细节描写。
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巴尔扎克:每天晚饭后不久就去睡觉,凌晨一点起床,穿上洁白的长袍,点支蜡烛,喝黑咖啡,开始用鹅毛笔写作,一直写到早上七点。
莫言:开始时喜欢模仿,但他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他说,模仿是学习的开始。
约翰·格里森姆:早晨很规律,五点钟起床洗个澡,然后快步走到办公室,喝杯咖啡就开工写作,效率超高。
保持积极的心态
雨果:没写完,不许出去!为完成写作任务,他买了一瓶新墨水,把自己的衣服锁在柜子里,将钥匙扔掉,以此不让自己外出,沉浸式写作。
贾平凹:不用电脑,手工写作,写作时,右手手指已磨出厚厚的老茧,写了几十万字就不要了,就从头再来。早晨起来写不上两小时就不吃饭,吃完饭得睡一会。
马尔克斯: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两点写作,书出版头几年一分钱没收到仍坚持不懈写着。
寻求正反馈和收益
余华:写就对了!一别管写得好不好,先写起来再说。
海明威:强调作品的修改和打磨,即使是初稿完成后,也会进行长时间的修订。
马尔克斯:在四十岁时选择全职写作,每天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两点是他的写作时间。他严格在熟悉的环境中工作,显示出对创作环境的挑剔。
坚持阅读和积累素材
老舍:大量模仿,拆解。初期写作,不要回避模仿,应该在大量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对语言的一种独特的风格感受。
莫言:注重主线,而非句子。他越注重句子,故事就越难进展。最好的状态就是,写作只注重故事的主线。
余华:养成了随身携带纸笔的习惯,无论是在咖啡馆、火车上还是在街头巷尾,都会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
通过以上策略,作家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写作,并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专业作家,也适合任何希望提高写作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