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的应用写作主要遵循以下几个要点和格式要求:
补充说明作用
附录是对论文的补充说明,不是写作主体所必需的,通常在正文中不便放置或需要额外详细说明的内容时使用。
内容选择
适合放在附录中的内容包括:过长的公式推导与证明过程、详细的原始数据、图表、图片、调查问卷等。
格式要求
标题:使用“附录”二字,后接具体内容,如“附录一:调查问卷”。
编号:每个附录内容应编号,如“图A.1”“表B.1”“公式C.1”。
字体和字号:
“附录”二字用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两字中间空一格。
附录题目用四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
附录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
排版:
所有附录应分条陈列,保持编辑规范。
图表应按照编号顺序排列,注意大小和清晰度。
页码和目录应编写清晰,方便读者查找。
编写步骤
准备工作:确定哪些内容适合放在附录中,并进行格式和排版准备。
编写标题和编号:为每个附录内容设置明确的标题和编号。
撰写正文:简洁明了地介绍附录内容,对数据、图表等进行解释。
排版图表:确保图表清晰易读,并按照编号排列。
添加页码和目录:方便读者查找内容。
注意事项
附录内容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解释。
保持附录与正文的一致性,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等。
确保附录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通过遵循上述要点和格式要求,可以有效地编写出清晰、规范的论文附录,为读者提供有用的补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