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教育工作中,非常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法。以下是他因材施教的一些具体故事:
叶至善的教育转变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小学时成绩不佳,甚至留过三次级。叶圣陶并没有因此责备他,反而根据他的兴趣和特长,建议他转入一所更适合他的学校。叶至善后来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并在养蚕、音乐、观察学习工匠制作器物等方面表现出色。叶圣陶还鼓励他多读“没有字的书”,即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叶至诚的教育方式
叶圣陶的幼子叶至诚年幼时成绩也不好,但叶圣陶并没有对他发脾气,而是根据他的个性特点,及时将他转入一所更适合他的中学,并鼓励他发展兴趣爱好。叶至诚在父亲的包容和引导下,未因成绩不好而消沉,反而在学习之余,热爱养蚕、喜爱音乐,观察学习工匠制作器物,并曾按照图纸自己安装过一台矿石收音机。
校园内的即时教育
叶圣陶在做小学教员时,曾经看到一个男孩举起砖头想要砸向另一个男孩。他赶紧上前制止,并请举砖头的孩子到办公室去。这件事体现了叶圣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即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防止问题升级。
作文修改的互动教学
叶圣陶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写作水平,经常在晚饭后将孩子们聚在一起,当面修改他们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叶圣陶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修改,提出改进建议。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叶圣陶在教育工作中非常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法。他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