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确实表现了注意的集中性。这个成语源自汉代董仲舒的故事,他为了专心治学,三年时间里甚至没有瞥一眼门外的花园。这个故事强调了在高度集中注意力时,人们可以忽略周围的其他事物,专注于当前的专注任务。
具体来说,“目不窥园”体现了注意力的几个关键特点:
集中性:
心理活动完全集中在目标对象上,抑制了与任务无关的外部刺激。
指向性:
注意力明确指向某一特定对象或任务,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排他性:
在高度集中时,人们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减弱,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
因此,“目不窥园”不仅表现了注意的集中性,还体现了注意的指向性和排他性。这些特性共同作用,使得董仲舒能够在治学过程中达到极高的专注度。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