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典故包括:
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
鸡鸣狗盗:
齐公子孟尝君田文到秦国出使被扣,其门客扮狗潜入秦王宫偷回本已献给秦王的白狐裘,将之献给秦王宠妃,孟尝君终被放回国。在回国途中,孟尝君经函谷关时天还未亮,按规定鸡鸣后才能开门。出函谷关即离开了秦国境,但此时后悔放孟尝君归国的秦王追兵正急驰追来,孟尝君一门客急切间学起鸡叫,致使附近村庄公鸡接二连三地跟着啼叫起来,守军听到鸡鸣即开了关门,孟尝君趁机过了函谷关。
图穷匕见:
荆轲刺秦王用的匕首叫徐夫人匕首。徐夫人匕首由战国时期赵国铸剑名家徐夫人所铸,曾被燕国太子丹获得。荆轲来到咸阳秦王宫殿,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都亢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荆轲用匕首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发怀古之悠思。
与子同袍: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一般认为是周幽王末年,犬戎攻打镐京的那段时间。大敌当前,周王室摇摇欲坠,这个时候,本来跟周王室关系不深的秦人却表现得比谁都积极,他们只等周幽王一声令下,马上一呼百应,奋勇向前。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
崤之战(前627年):对手是晋国,结果秦军遭晋国伏击全军覆没,东扩受阻。这次失败使秦国转向西戎扩张。
彭衙之战(前625年):对手是晋国,结果秦国再次败于晋国,巩固了晋国的霸权。
王官之战(前619年):对手是晋国,结果秦国小胜,但未能扭转晋强秦弱的格局。
少梁之战(前419年):对手是魏国。
这些典故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以及与其他诸侯国的互动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