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这个故事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羊角哀左伯桃生死至交:
春秋时期的燕国人羊角哀和左伯桃,不仅是好朋友,而且都是品德高尚、有才华的人。因听说楚庄王是一个明君,他俩一同到楚国去寻找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不料在路途中遇到暴风雪,陷于茫茫荒原。寒冷、饥饿使左伯桃病倒了,羊角哀说:“要死就死在一块,我扶你走吧!”最后,左伯桃冻死在空树洞里,羊角哀埋葬了朋友的尸体,痛哭而别,每逢左伯桃的忌日,羊角哀总是朝着左伯桃遇难的荒原方向深深一拜。
仲由尽孝: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常常吃野菜。陆绩吃完橘子,悄悄地往怀里藏了两个,准备带回家给母亲吃。这个故事体现了仲由的孝顺精神。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最终,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面对的是将军,身后是追兵。一旦出了事,就不可挽回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及时改正错误,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这些故事不仅简短,而且富含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