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释手是一个汉语成语,直接的意思就是 书本不离手,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读书或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兴趣,以至于他无法放下手中的书本。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扬那些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人。
故事背景:
这个成语的起源与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将吕蒙有关。吕蒙原本是一位缺乏文化知识的武将,但在孙权劝他学习后,他发奋图强,最终成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据说,吕蒙在读书时非常专注,甚至到了 手不释卷的地步,即书本不离手,始终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中。
成语用法:
在句子中, 爱不释手通常作为谓语或定语,用来描述人的行为或态度。例如:“他爱不释手地阅读着这本小说。”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这本小说的极度喜爱和投入。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学而不厌、孜孜不倦
反义词:不学无术
成语辨析:
虽然 爱不释手和 手不释卷都表达了“放不下手”的意思,但它们的语义范围有所不同。 爱不释手的语义范围较广,可以用于描述对任何事物的喜爱,而 手不释卷则更具体地指向对读书或学习的热爱和专注。
综上所述, 爱不释手是一个充满褒义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对学习有着极高热情和兴趣的人。通过吕蒙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