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秭归城最早是在 公元221年由蜀汉章武元年建立的,由刘备所建,称为刘备城。在随后的历史变迁中,秭归县城经历了多次搬迁:
第一次搬迁:
南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为避开蒙古军队入侵,州治首次迁至江南的曲沱。
第二次搬迁:
端平五年(1241年),州治迁至新滩,一年后再次东迁,于1242年搬到了白沙南浦。
第三次搬迁:
洪武年间(1368年),归州再次搬迁,洪武四年(1371年)迁往长宁,即楚王城(位于江南楚台山下)。
第四次搬迁:
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因楚王城“久雨基地陷裂,城仓倾圮”,时任知州的郑乔上报朝廷,迁回江北刘备城。
因此, 秭归城在三国时期建立后,经历了多次搬迁,最终在明嘉靖四十年迁回江北的刘备城。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