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随笔是一种较为自由、灵活的写作形式,它不需要像学术论文那样严格遵循固定的结构和格式。然而,要写好论文写作随笔,仍然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
随时记录灵感
没有时间和行文规范的限制,有感而发时就记录下来。就像林语堂鼓励女儿的那样,平时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写的东西不一定很系统,留在纸面上就行,待以后再有目的地进行归纳、整理。
点石成金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会突发灵感,会发现一些新的方法、遇到感人的事例等。这时就可以结合新的理念将它们糅合起来,使它们闪烁出新理念的光彩。这种方法特别适宜写作随笔、札记、反思一类的论文,而且极易发表。
巧串项链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许多感人的片段、反思、札记、评析等。到期末的时候,再根据这些材料的内在联系,提出一个鲜明的主题,把它们首尾串接起来,便可成为一个完整的、闪烁出熠熠光辉的美丽的“项链”。这种方法最适合写经验总结类的论文。
主干生枝法
当确立一个主题后,围绕这个主题,再衍生出一些分论点、小论点,再用这些分论点、小论点去论证主题。这样,就会使论文的整体结构十分沉稳,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理解认同
在学术写作中,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甚至形式比内容更重要。期刊编辑是视觉动物,论文的“颜值”真的很重要。我们需要用完美的形式来展现论文的内容。
秉持观念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在修改论文中可以遵循三个原则:让自己满意的原则、搁置一周的原则、不修改不重投的原则。
不断追问
所写论文的学术增量在哪里?要懂得转述其他论文的观点、借鉴别人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这也是文献阅读的关键)。
学术写作的“美颜”实操
在学术论文的写作实践中,根据论文的框架可以分为: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结构、正文写作、参考文献、注释七个部分的写作。具体来说,题目要规范精确,摘要兼顾学理化和规范化,关键词要坚持“三高原则”,正文结构要合理,正文写作要清晰,参考文献要规范。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的文章是教育教学随笔的主体。写好教育反思的文章,一要努力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二要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让思想沉浸在“研究”的状态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来。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随笔的重要内容。比如课堂教学某环节的点滴感悟和体会等,这种文章的写法,一般先叙述教育教学的典型事件,然后发表议论,理论联系实际,寻找和挖掘事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语言优化
撰写流畅的学术论文需要良好的结构和语言技巧。在论文结构上,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逻辑顺序组织论文。在语言技巧上,我们应保持准确、简练和科学的语言风格,避免废话和口语表达,同时注重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
结构和语言技巧
一般来说,论文应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以保证层次清晰和逻辑严谨。
总结起来,写好论文写作随笔需要随时记录灵感、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不断修改和优化。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随笔更加生动、有趣且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