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描绘高温
炎热:
最直接表达高温的词语,如“夏季的炎热并不使我们感到着急”。
酷暑:
强调极端的夏季高温,如“酷暑严寒无所惧”。
骄阳似火:
比喻烈日如火,常与“烈日炎炎”连用,如“骄阳似火洒在大地上”。
二、夸张手法表达
流金铄石:
形容天气酷热到金属熔化,如“铄石流金的三伏天”。
焦金流石:
金属烧焦、石头熔化的极端高温状态。
烈日杲杲/烈日中天:
前者强调阳光强烈,后者突出正午时分烈日当空,如“烈日杲杲照大地”。
三、环境烘托类
闷热:
侧重湿热天气,如“南方的暮春已有点闷热”。
沉闷:
强调压抑的高温环境,如“闷热的气候使城市好似蒸笼”。
赫赫炎炎:
形容光芒强烈且天气炎热,如“赫赫炎炎的夏日阳光”。
四、时间特征类
三伏天:
初伏、中伏、末伏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如“三伏天里连开三场雨”。
五黄六月:
阴历六月,传统上认为此时天气最炎热。
补充说明:
成语类:如“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等四字成语常用于文学表达。
自然现象类:如“赤日当空”“云蒸海泽”等通过自然景观烘托炎热。
以上词语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选用,注意区分“炎热”与“闷热”等近义词的微妙差别。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