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 形容人勤奋好学,书本不离手。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讲述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的故事。吕蒙原本是一个勇武但缺乏文化的人,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勇有谋的将军。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吕蒙是东吴的一位重要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然而,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爱读书。吴王孙权多次提醒他要多读史书和兵书,但吕蒙总是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脱。有一天,孙权再次询问吕蒙是否读书,吕蒙仍然不以为然地回答说自己没有时间。孙权听后非常生气,于是举了汉光武帝刘秀在行军作战中仍然手不释卷的例子,劝吕蒙说:“你难道还能比皇上忙吗?”吕蒙听后感到惭愧,从此发奋读书,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学习。最终,他的学问和谋略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手不释卷”,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书本不离手,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