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冻豆腐——难办(拌)
2. 冷锅炒热豆子——越吵(炒)越冷淡
3. 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
4. 沙石打青石——实(石)打实(石)
5. 沙滩上行船——搁(起)浅了
6. 没角的牛——假骂(马)
7. 没有赶庙会——莫急(挤)
8. 没有底的棺材——不成(盛)人
9. 没钱买海螺——省些(吸)
10. 怀儿婆过独木桥——铤(挺)而(儿)走险
11. 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12. 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13. 灯盏油干——火烧芯(心)
14.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15. 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
16. 蛤蟆跳井——不懂(扑通)
17.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18. 老奶奶吃稀饭——无耻(齿)下流
19. 老太婆开了口——一望无涯(牙)
20. 四两棉花——免谈(弹)
21. 寺里起火——妙(庙)哉(灾)
22.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3. 扯铃扯到半空中--空想(响)
24. 抓蜂吃蜜--恬(甜)不知耻(刺)
25. 护国寺买骆驼--没那个事(市)
26. 花椒掉进大米里--麻烦(饭)了
27. 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
28. 豆渣贴门神--不沾(粘)
29. 豆箕柴着火--着急(箕)
30. 豆腐干煮肉--有份数(荤素)
31. 豆腐乳做菜--哪还用言(盐)
32. 两口子锄地--不顾(雇)人
33.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
34.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35.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36.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37.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38.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39.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40.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41.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42.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43.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44.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45.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46.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47. 弄堂里跑马 -- 题(蹄)
48.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49.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50.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51.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52.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53.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54.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55.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56.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57.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58.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锯)
这些歇后语通过谐音和双关语,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和表达的丰富性。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字谐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