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典故对联的来历如下:
初写对联:
苏轼在年少时,才华横溢,自视甚高。某日,他在饮酒赋诗后,兴致大发,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并将之贴在大门上。
遭遇挑战:
这副对联贴出后不久,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前来拜访。老翁手持一本小册子,向苏轼请教书中的字句。苏轼接过书一看,发现上面的字他竟然一个也不认识,顿时感到羞愧难当。
自我警醒:
老翁的到访和提问让苏轼意识到自己的狂妄自大和自满。他意识到,自己写那副对联时过于自负,于是决定在对联上各加两字,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发奋读书:
苏轼在修改对联后,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不再狂妄自大,而是更加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一代文豪,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这个典故不仅反映了苏轼的自我警醒和谦虚态度,也激励了无数后人勤奋学习,追求真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