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良医”的名言,综合古今医家智慧,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医德修养类
1.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二者兼备,方为千古良医"(范仲淹)
2. "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范仲淹)
3. "大医精诚"(孙思邈)
4. "医者仁心,妙手回春,医德之光,照耀千古"(范仲淹)
二、医术理念类
1. "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张仲景)
2.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
3. "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王肯堂)
三、职业精神类
1.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范仲淹)
2. "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王清任)
3. "明其轻重,锱铢不可偏"(费伯雄)
四、医患关系类
1. "药方抄三遍吃死人,话传三遍假成真"(赵学敏)
2. "医者如母亲,当以爱化解病痛"(傅培彬)
3. "病人如子女,当以孝心对待"(孙思邈)
这些名言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良医的素养与担当,既有对医术与医德并重的论述,也有对临床实践的深刻洞察,共同勾勒出传统医学伦理的精髓。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