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简单画月饼中秋节相关故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或团圆节,是中国及一些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活动,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饼月的愿望
在一个幼儿园里,有一个名叫月饼的小朋友。每当中秋节快到时,月饼都会认真地观察月亮,因为她的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她希望爸爸能在月圆之夜回来。在中秋节前一天,月饼的妈妈告诉她爸爸可能无法赶回来,月饼感到非常难过。但在饺子和青团的鼓励下,月饼决定给爸爸写一封信,表达她的思念之情。她画了一个小女孩儿的哭脸,代表自己,然后把信挂在树上,希望月亮婆婆能帮忙把信送给爸爸。
老师的鼓励
第二天,月饼早早地来到幼儿园,焦急地等待月亮婆婆的出现。包子老师发现了月饼的情绪变化,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告诉她爸爸一定会收到信的。第二天早晨,月饼看到信不见了,高兴地跳起来,因为月亮婆婆一定已经把信送到了爸爸的手中。
团圆的月饼
在中秋节这天,包子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并带领大家制作月饼。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圈,一起做月饼,享受着团圆的乐趣。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月饼的爸爸也如期回到了家中,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是中国中秋节的重要传说之一。传说古时候,天空中有十个太阳,导致人间极度炎热,庄稼枯死,水流干涸。后羿勇敢地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百姓。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了保护仙丹不被恶人偷走,吞下了仙丹,结果飞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后羿的英勇事迹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被传颂至今,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文化符号。
兔子的故事
另一个与中秋节相关的传说是玉兔捣药。传说中,月宫中有一只玉兔,它在月宫中不停地捣药。玉兔的形象常常与嫦娥并提,成为了中秋节的象征之一。在中秋节这天,小朋友们常常会画出玉兔吃月饼的场景,以此来庆祝节日。
制作月饼
在中秋节期间,小朋友们还会参与月饼的制作。他们可以设计自己喜爱的月饼形状、颜色和馅料,然后通过简单的步骤,如捏皮、包馅、压模等,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月饼。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中秋节的乐趣和团圆的意义。
通过这些简单的故事和绘画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还能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节日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