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高采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ìng gāo cǎi liè, 形容非常高兴,情绪高涨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遇到令人愉快或成功的事情时表现出的积极和热烈的情绪状态。
成语含义
情绪状态:形容人的情绪处于极度的兴奋和愉悦之中。例如,当一个人得知自己在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他可能会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种状态下他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仿佛被幸福的光芒笼罩着。
外在表现:往往伴随着积极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比如一个兴高采烈的人可能会手舞足蹈,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睛也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活力,每一个表情都传达着内心的喜悦。
成语出处
《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新唐书·张九龄传》:“风度能若张九龄乎?”
成语用法
作谓语:例如,“他每一天都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上学。”
作定语:例如,“会场上聚集了无数兴高采烈的民众,不断的发出欢呼声。”
作状语:例如,“这天,小明跑步比赛得到了第一名,他兴高采烈。”
成语搭配
欣喜若狂:形容非常高兴,高兴得像发狂一样。
心花怒放:形容内心非常高兴,就像花儿盛开一样。
反义词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闷闷不乐:形容心情不好,感到烦闷。
灰心丧气:形容失去信心,情绪低落。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通过以上解释和示例,可以看出“兴高采烈”是一个充满喜悦和兴奋情绪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积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