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排书写作品的布局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自上而下,从右往左 :这是大多数竖排书写作品的常规书写方向,符合古代书写习惯。首尾呼应:
整个作品在结构上应首尾呼应,一气呵成,以增强作品的整体感和连贯性。
整体协调:
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应协调统一,布局合理,气韵流畅,以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字距行距
有行有列式:
每字大小相近,字距行距相似,整齐美观。具体处理原则包括行距大于字距(篆、楷多用)、字距大于行距(隶书最多)、行距等于字距(楷、篆较多)。
有行无列式:字形大小有别,字距远近不等,行距相同或相近,适应活跃、流动的结体变化。
无行无列式:不分纵行横列,字与字之间互相呼应,讲究变化、气韵、通篇美感,较难掌握。
正文与落款:
正文是主体,落款需错落有致,自然生动,不与正文抢眼。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款的底端一般不与正文平齐,避免形式呆板。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位置需恰当。
留白与紧凑:
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适当留白,避免过于拥挤。同时,紧凑的中宫与夸张的纵向长竖可以形成字内聚散空间关系,增强视觉效果。
标题与正文:
第一列空2个格子或居中写标题,第二列开始写正文,最后一列落款,也可以印章等。
特殊布局:
有时也会采用特殊的布局方式,如4列布局,最后1列写到刚过竖幅的一半处,书眼设计在第2列的中部位置,每列的上半部分字距大一些,下半部分字距小一些成上松下紧布局,第4列与第3列之间留白较大,以增强意境。
根据这些原则,可以根据具体作品的需求和风格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既美观又富有意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