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写作笔记的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记录重点和难点
记录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和老师要求回答的问题,这些内容需要特别标注,以便课后消化。
抓转换和衔接
记录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转换和衔接,这有助于理解整个教学流程。
加备注
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以外的内容进行记录,用括号等方式记载下来,以便日后回顾。
记录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时,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课后提问或查阅资料。
记知识结构
记录老师系统的板书、重要的图解和表解等,这有助于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记重要内容和典型事例
记录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如重要的知识点、重要的思考方法、典型的例题、新颖的解法、独到的见解等,这有助于把握重点和提高能力。
记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记录老师补充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有助于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某个问题。
笔记速度
做课堂笔记时,书写速度要比平时快一些,文字要简明不啰嗦,有时甚至只写几个字也行,可以使用符号、代号来加快书写速度。
形式多样化
记课堂笔记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摘抄式、提要式、质疑式、综合式、心得式、研讨式、批注式、图表式等,不同学科的笔记方式也不尽相同。
明确目的
确定笔记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读书心得、教学反思、工作经验,还是师德学习等。
选择内容
读书笔记可以围绕所读书籍的主题、观点、人物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笔记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
师德学习笔记记录对师德的理解、感悟和实际行动。
结构安排
引言简要介绍书籍、文章或主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体概括书籍或文章的核心内容。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反思与总结反思所学内容,总结对自己教学或师德建设的启示。
结论总结笔记的主要观点,提出未来努力的方向。
写作技巧
简洁明了:语言要简练,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
条理清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使笔记条理分明。
真实感受: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增加笔记的感染力。
图文并茂:适当添加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丰富笔记内容。
还原“真实”的记录方式
书写、表达要简单直接,尊重自己的感受及意识流。
记录时要有自己的思考,每个人写东西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潜意识和立场。
寻找奇妙的联结感,教师要经常问自己:我足够有趣吗?孩子们喜欢我吗?他们的心灵愿意向我开放吗?。
感受自身内在的流畅感
把自己还原成儿童,就会有感受的流畅。
和孩子共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就会有思想的流畅。
游戏的语言才是教师的工作语言
一颗童心很重要。
做好撰写前的准备
保持敏锐的观察,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日常行为。
培养反思意识,行动后反思和持续反思。
敏锐观察
发现教育之美,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变化,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深入思考
提炼教育智慧,从观察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教育智慧。
认真阅读一本书
要写好读书笔记,首先要认真阅读一本书,并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
书评
对一本书的价值判断,梳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作者的观点。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撰写教学笔记,提升教学质量和自我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