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备所据有荆州四郡都是自己打下来的,怎么会变成借的呢”这一问题,结合历史事实与文献记载,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荆州四郡的获取方式
南郡的直接夺取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趁孙权攻打南郡江陵期间,迅速占领了南郡。此时南郡由周瑜、程普率军苦战一年,东吴损失惨重,刘备以此为突破口,直接夺取了南郡。
其他四郡的平定
刘备在占领南郡后,继续南征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四郡,均通过军事行动平定,未经历大规模战役。
二、"借荆州"的实质
孙权主动让步
孙权出于战略考量,主动将南郡的管辖权转给刘备,并认可刘备占据的荆州四郡(江夏、长沙、桂阳、零陵),以换取刘备对抗曹操的军事压力。这种安排既削弱了东吴在长江中游的军事存在,又为刘备提供了战略据点。
历史记载的表述习惯
当时荆州包含7个郡,其中6个在刘表控制下,东吴实际仅保留南郡。后世以"借荆州"概括刘备通过军事行动夺取的江夏四郡,而南郡因原属东吴且后续归还,未被纳入"借荆州"的范畴。
三、"借荆州"的争议性
名义与实际的差异
刘备以"借荆州立足"为名,实则通过武力夺取了江夏四郡,并在孙权压力下归还南郡,但保留了荆州核心区域。这种行为被后世视为"借而不还"的典型。
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 积极面: 通过"借荆州",刘备巩固了根据地,为后续的西进扩张奠定了基础。 - 消极面
四、总结
"借荆州"的称谓源于历史记载的表述习惯和后世对事件的评价。刘备通过军事行动夺取了江夏四郡,但南郡因原属东吴且最终归还,未被纳入"借荆州"的范围。这一事件反映了三国时期诸侯间复杂的政治博弈与军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