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楚辞类
《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通过“草木摇落而变衰”等意象,抒发了秋日萧瑟与离别哀思。
《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以秋风、黄叶、大雁南归等意象,表现季节更迭中的生命轮回与寂寥感。
二、汉魏晋类
曹操《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通过“落叶”意象点明季节,烘托出物是人非的悲怆感。
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虽然表面写秋夜之静谧,但“新秋”隐含时光流逝的哀愁。
三、唐宋类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以“空山”“清泉”反衬秋日的静谧与空灵,隐含禅意。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打破传统悲秋情绪,展现秋日高远意境,但整体仍以“寂寥”为基调。
四、其他经典
杜甫《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通过“悲秋”与“独登台”的意象,表达身世飘零的悲怆。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以“悲秋”开篇,奠定全诗哀婉基调。
五、补充说明
萧瑟与衰败的意象在诗词中常通过自然现象(如落叶、寒鸦、秋风)与人物情感结合表现。例如:
萧瑟:侧重环境氛围的冷峻,如“秋风萧瑟天气凉”。
衰败:强调生命力的消逝,如“草木摇落而变衰”。
以上诗句均围绕秋日自然特征与人文情感展开,可根据具体意境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