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饵过三伏,文书散百忧。 ——秦观《次韵传道自适兼呈都司芸叟学士》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白居易《竹窗》
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李频《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潘阆《洒泉子·长忆西山》
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张九龄《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
想庆三伏怯袢热,待到仲秋吐艳香。
隆暑正当三伏,明朝又是双旬。——无名氏《西江月·隆暑正当三伏》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张元干《水调歌头·落景下青嶂》
苦热诗(何逊):
昔闻草木焦,今窥沙石烂。
壶公山古老相传右仙姓陈名壶公于此山(黄滔):
八面峰峦秀,孤高可偶然。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不信无灵洞,相传有古仙。橘如珠夏在,池象月垂穿。仿佛尝闻乐,岧峣半插天。山寒彻三伏,松偃出千年。樵牧时迷所,仓箱岁叠川。严祠风雨管,怪木薜萝缠。青草方中药,苍苔石里钱。琼津流乳窦,春色驻芝田。乌兔中时近,龙蛇蛰处膻。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角度,生动地描绘了三伏酷暑的炎热和日暮时分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古代诗人对夏日酷暑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