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一种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表演艺术,其基本特点包括明快犀利、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丰富多彩。相声的语言具有以下五种特色:
明快犀利:
要求模拟人物的语言干净利落、鲜明犀利,抨击错误论点时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生动形象: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语言都必须具体、生动、形象,使观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觉非常亲切。
通俗易懂:
相声的语言是从群众的口语加工提炼而成的,既不是晦涩难懂的书面语言,也不是充满浓郁市民气息的老北京土话,而是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普通话。
丰富多彩:
相声语言的丰富多彩表现在多用方言上,传统相声中经常使用山东话、山西话、上海话等方言来模拟人物的音容笑貌,后来又增加了广州话、南洋华侨话、日语、英语等,使语言日益丰富多彩。
此外,相声表演中还有一些专业术语和常用的表达方式,例如:
包袱:指笑料。
倒口:模拟方言。
下挂:重新整理。
皮厚:不容易懂。
皮薄:容易懂。
码前:快一点。
码后:慢一点。
格念:别说了。
杵头:钱。
抛杵:给钱。
杵门子:要钱。
对托:正合适。
黄调:不搭调。
念嘬:不好使。
使相:面部表情。
夯头:嗓子。
圆粘:招徕观众。
包袱点:爱笑的观众。
泥啦:效果不好。
出蛊:发生问题。
抽签:少数观众退场。
开闸:大批观众退场。
攒儿亮:心里明白。
对儿春:对口相声。
单春:单口相声。
柳活:学唱的段子。
海:大,多。
蹶:小,少。
硬买卖:挣钱多。
册子:台词本子。
醒攒儿:觉悟了。
稀溜纲:逗趣的话。
疃春:相声。
咧瓢:笑啦。
瘟:平淡,效果不好。
起堂:观众走了。
盘儿尖:面孔漂亮。
撇苏儿:哭。
瓤:饿。
念啃:没吃饭。
这些术语和表达方式丰富了相声的表演形式,使其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