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优秀范文网

清源优秀范文网

"孔子韦编三绝"

59

"孔子韦编三绝"是一个关于孔子勤奋读书的典故。在春秋时期,由于纸张尚未发明,书籍主要通过竹简来记录,竹简之间用熟牛皮绳(韦编)编连。孔子晚年对《易经》有着浓厚的兴趣,反复研读,直至将编联竹简的熟牛皮绳磨断了三次。这个典故体现了孔子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具体来说,孔子在晚年时期,将《易经》的内容反复研读,并在每次阅读时都进行详细的注解。由于《易经》内容深奥,孔子需要不断地翻阅和查阅,导致编联竹简的熟牛皮绳多次断裂。尽管如此,孔子仍然坚持不懈,认为只要再给他几年时间,他就能完全掌握《易经》的精髓。

这个典故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韦编三绝”,用来形容人读书勤奋、刻苦治学的精神。成语中的“韦”指的是熟牛皮,“编”是编连竹简的绳子,“三绝”则表示绳子多次断裂。通过这个故事,后人不仅赞扬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也激励了无数后来者勤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