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的国家标准体系较为完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主要执行标准分类
固态法白酒 适用范围: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的白酒(如浓香、酱香、清香等)
- 标准编号:
GB/T 10781系列
- 子标准:
- GB/T 10781.1(浓香型)
- GB/T 10781.2(清香型)
- GB/T 10781.3(米香型)
- GB/T 26760(酱香型,旧标准,2025年6月1日废止)
液态法白酒 适用范围:以食用酒精、香精等勾兑而成的白酒
- 标准编号:
GB/T 20821
固液法白酒
适用范围:固态法与液态法混合工艺生产的白酒
- 标准编号: GB/T 20822 其他香型
- 凤香型: GB/T 14867 - 特香型
- 芝麻香型:GB/T 20824
- 老白干香型:GB/T 20825
二、关键标准内容
原料要求 固态法白酒需以优质粮食(如高粱、小麦)为原料,禁止添加非粮食成分;液态法白酒原料不限,但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生产工艺规范
- 固态法:需遵循“12987”工艺(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等)
- 液态法:以液态糖化、发酵、蒸馏为工艺核心
- 新国标对酱香型白酒的卫生指标、标签标识等做了更细致规定。
理化指标
- 酒精度: 统一范围35-58度,不再按传统高度分类 - 总酸+总酯
- 固形物限量:≤1.00克/升(蒸干后残留物)
感官与包装要求
规定酒体、香气、口感等感官指标,并对包装材料、标签设计提出要求,增强产品透明度。
三、国际标准化进展
为推动白酒国际化,国家标准正通过以下方式优化:
建立“风味轮”体系,用粮香、曲香等术语替代传统香型分类
统一术语定义(如“发酵容器”“酒曲”),降低国际认知门槛
新国标预计2025年6月1日正式实施,替代部分旧标准(如GB/T 26760)
通过这些标准,中国白酒产业正逐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从“中国特产”向“全球烈酒品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