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500余年前。据《史记》记载,大宛以葡萄酿酒,富人藏酒万石,久者数十年不败,可见当时葡萄酒酿造的规模和酿造技术的繁荣景象。张骞出使西域,将吐鲁番的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引进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吐鲁番因此被誉为中国葡萄酒发源地。
具体来说,吐鲁番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葡萄酒香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了吐鲁番。如今,吐鲁番有楼兰、亿茂、天缘等现代化酒庄产业,酒庄体现出独特的西域酿酒文化与中国葡萄酒文明的现代化综合酒庄品牌,同时为吐鲁番的特色林果加工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吐鲁番的葡萄种植历史也非常悠久。传统观点认为,葡萄在地中海沿岸开始种植,春秋战国之际传入西域,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被带回中原地区种植。直到2003年吐鲁番洋海墓地发现,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认识。在洋海墓地2069号墓中出土葡萄藤一枝,全长1.16米、宽2.3至2.7厘米,厚1.1至1.5厘米,根据碳十四测定,其年代在距今2300年左右。该发现将我国葡萄种植的历史向前提了200年左右,同时也证明,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历史至少已有2300年。
南北朝至唐代,高昌地区(吐鲁番)葡萄种植较为兴盛,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私人契约文书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葡萄园租赁、买卖、浇水、雇佣等内容。宋元时期,回鹘人来到吐鲁番之后,依然从事葡萄种植。
唐朝时,吐鲁番地区的葡萄栽种技术已广泛传入中原地区。至明代,甘甜无比的无核白葡萄在吐鲁番地区广泛种植。正如《农政全书》所说:“西番之绿葡萄,名免睹,味胜刺蜜。无核,则异品也。”唐朝时,远征西域的唐军攻破今吐鲁番一带的高昌古国后,还获取了葡萄酒的酿造方法——“造酒成绿色,芳香浩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记其味也。”葡萄酒香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进入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