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爱书的故事》围绕鲁迅是一个“爱书”的人这个主题,一共写了 四件事,分别是:
成年以后,鲁迅一直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对稀有的好书,他就亲自动手翻印,装订成册。
鲁迅小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表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来的书,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书面上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那是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
这些故事展示了鲁迅对书籍的深厚感情和爱护,以及他对读书的热爱和执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