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背景资料如下:
教育背景与文化修养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原名章垿,字槱森。他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求学,最终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经济学。
在剑桥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他受到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直接影响,这些经历赋予了他以高尚的理想和丰富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
新月诗社与文学活动
1923年,徐志摩加入新月诗社,极大推动了现代诗歌的创作。
新月诗社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徐志摩作为其中的领军人物,其诗歌作品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语言清新优美,充满了感性与理性之交融。
代表作品与创作背景
徐志摩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个人生活与影响
徐志摩的个人生活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他与林徽因、梁思成等好友的交往,以及他在国内外的游历经历,都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徐志摩的诗歌不仅呈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息,也揭示了他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的诗歌语言清新优美,充满了感性与理性之交融。
综上所述,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背景包括他的教育经历、所参与的新月诗社活动、个人生活经历以及与国内外文化名人的交往等。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并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