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记录了他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不同生活阶段,并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以下是每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狗·猫·鼠》
鲁迅通过描写猫的性格和行为,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猫被描绘成尽情玩弄猎物后才吃、天生媚态、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以及吃了作者小时候心爱的小隐鼠。
《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了鲁迅小时候的保姆阿长的性格和行为,包括她的善良、朴实、迷信和唠叨。文章表达了对阿长赠送《山海经》的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
鲁迅批判了《二十四孝图》中所宣扬的封建孝道,特别是通过“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
记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兴奋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和痛苦感受,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
描述了无常这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在勾魂时因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而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但最终被阎罗王打四十大棒的故事,反映了鲁迅对封建迷信的批判。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少年的变化,包括在百草园中的自由玩耍和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生活,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父亲的病》
记述了鲁迅父亲生病时的治疗过程,揭露了旧中国医疗制度的腐败和迷信。
《琐记》
描述了鲁迅在南京求学的经历,包括对当时教育和社会的观察和批判。
《藤野先生》
记录了鲁迅早年留学于日本时的经历,特别是与藤野先生的师生情谊,反映了鲁迅对教育和自由的追求。
《范爱农》
记述了鲁迅与范爱农的交往和友谊,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知识分子的困境和鲁迅对亡友的怀念。
这些散文通过鲁迅的亲身经历和回忆,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和不合理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