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了他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该书的前两章分别是《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
《狗·猫·鼠》
内容概括:这篇文章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和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主题:通过描写猫的形象,讽刺了社会中的一些人和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同时也批判了“中庸之道”的虚伪和残酷。
《阿长与山海经》
内容概括:这篇文章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主题:通过对阿长的描写,表达了对她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这两章通过不同的生活片段,展现了鲁迅对童年记忆的深刻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