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其由来和含义如下:
来源与出处
“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擅长弹琴,他的好友钟子期善于倾听。一次,伯牙弹奏高山之音,子期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再弹流水之音,子期又称赞:“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摔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这个故事传颂了千古知音的佳话,后来便有了“高山流水”这个成语。
字面意思与引申义
字面意思是指高高的山和流淌的水。在成语中,它比喻知己或知音,形容音乐或艺术作品的高雅,也用来赞美他人的品德或才能。
成语结构与用法
“高山流水”是联合式结构,“高山”与“流水”并列,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宏大且灵动的自然景观,也共同承载了知音难觅、乐曲高妙等比喻意义。
文化意义
“高山流水”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美,还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感。它象征着知音难觅,表达了人们对知音的珍视和对高雅艺术的追求。
综上所述,“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源于春秋时期的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通过比喻知音或知音难遇以及乐曲高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深厚友情的向往和赞美。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