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日》(宋·王十朋)
枥马喧新集,桃符换旧书。
《除夕》(宋·王迈)
天子未知工草赋,邻人或倩写桃符。
《除夕》(宋·苏辙)
南荒足妖怪,此日谩桃符。
《己酉元日》(宋·陆游)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斟。
《己未新岁》(宋·陆游)
桃符带草写,椒酒过花斟。
车马久无迹,儿孙聊慰心。
更欣春意早,处处有鸣禽。
《除夜雪》(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初春》(宋·陆游)
装罢桃符又剪灯,新年光景捷飞腾。
《赠嫂》(宋·韦璜)
案牍可申生节目,桃符虽圣欲何为。
《和李判院见贻》(宋·曹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鹧鸪天·旧日桃符管送迎》(宋·刘辰翁)
旧日桃符管送迎。灯球爆竹斗先赢。
鹿门乱走团栾久,才到城门有鼓声。
《水龙吟·小童教写桃符》(宋·孙惟信)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
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
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
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
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
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学厅桃符》(宋·方蒙仲)
头胪如此可何官,习气居然简册间。
似有宿缘吾士友,差强人意此溪山。
《除夜》(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这些古诗中,桃符作为春节时的重要元素,被多次提及,反映了其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和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