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餐露宿”这一成语,其核心含义和扩展信息如下:
一、核心含义
“风餐露宿”指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状态。该成语通过自然现象“风”“露”来强化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栉风沐雨、草行露宿、餐风饮露
反义词:安逸舒适、高楼大厦、温饱有余
三、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诗句以夸张手法描绘了长途跋涉的艰辛,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
四、结构与用法
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
例句:地质工作者常风餐露宿,为科研事业奉献青春
五、历史典故
西汉时期苏武的故事是该成语的典型例证。苏武被流放至北海(贝加尔湖)牧羊时,面对恶劣环境,仍坚守节操,风餐露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品格。
综上,“风餐露宿”不仅是对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