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故事的歇后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诸葛亮相关
草船借箭 - 有借无还(或“用的是疑兵计”“有把握”)
- 源自赤壁之战,诸葛亮利用雾气制造假象,成功借得十万支箭。
空城计
- 不得已(或“没办法”)
- 诸葛亮在城中兵力空虚时,大开城门吓退司马懿,展现神机妙算。
隆中对策
- 有先见之明
-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为刘备规划天下大势,成为千古智谋代表。
挥泪斩马谡
- 顾全大局
- 为严明军纪,诸葛亮不得不斩杀失职的将领,体现其刚毅性格。
二、曹操相关
败走华容道
- 走对了路子
- 曹操在绝境中选择放过关羽,为日后东山再起埋下伏笔。
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曹操评价洛阳洛阳城,比喻对无用事物的矛盾心理。
割须
- 以己律人
- 曹操为避免暴露年龄,割须改装,体现其机敏与多疑。
三、关羽相关
单刀赴会
- 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
- 关羽仅带一口刀赴东吴宴会,展现其勇猛与自信。
义薄云天
- 关公卖肉——没人敢来
- 传说关羽以仁德闻名,连卖肉的商贩都不敢靠近。
四、张飞相关
粗中有细
-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 张飞虽以粗犷著称,但绣花等细节仍显精细。
怒发冲冠
-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 例如张飞在长坂坡当阳桥喝退曹军,兼具勇猛与智谋。
五、其他经典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草船借箭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司马懿退仲达: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着
这些歇后语通过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三国人物的典型事迹,如诸葛亮的睿智、曹操的权谋、关羽的忠义等,是民间文化中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