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阿尔都塞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一些阿尔都塞的名言:
梦总是领先于生活的。
个人总是已经是(always-already)一个主体,即使在出生前也已经是主体。
上帝才是主体,而摩西以及那些作为上帝子民的主体,即主体所询唤的对话者都不过是他的镜像(mirrors),他的映象(reflections)罢了。
一切意识形态的结构(以一种独一无二和绝对的大写的主体之名把个人建构成主体,是反射,亦即是一种镜象结构)和双重的反射: 这种镜象的复制构成了意识形态,并保证了它的作用。
就辩证法的固有性质而言,矛盾进展乃是一切事物的真实的平质,为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有限世界的法则。
精神恋爱是一种极不真实和复杂的感情,实际上是不健康的。如果在”纯洁“这个概念中也把”精神的“意思加进去,那么纯洁的爱情就是种自我矛盾。
在没有爱上自己、爱上生命以前,只是如饥似渴地从外在世界寻找爱,找到的只有无尽的矛盾和空虚。
矛盾、麻烦是进步的障碍,但也是进步的阶梯。
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两种不同方向的矛盾重重的力量支配。挣扎是来自于你跟随向上的力量还是向下的力量。但你必须要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愉悦与坚定,而不管外界环境如何。
在应对复杂矛盾和比较激烈的冲突局面的时候,就应学习并领悟用“正楷”的方式去做人和说话,而不是用“草书”的方式去做人和说话。
好的作品不是靠语言征服读者,打动人的从来不是优美的语言,而是情节,是矛盾冲突。
生命在於矛盾,在於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什么是能够去爱呢?就是拥有自我的完整性,拥有其力量,不是为了取乐,或者出于过分的自恋,而正好相反,是为了有能力做出馈赠。
反人道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反对苏共二十大之后提出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口号。 “援引马克思的话来复辟人本学或人道主义的理论,任何这种企图在理论上始终是徒劳的”
否认人道主义是理论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实质是强调经济结构对人的活动的决定作用。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但它的形式和内容却不能用资产阶级的“欺骗”来解释。
尽管每一个阶级都以这种方式生产自己的意识形态,但阿尔都塞强调,从属阶级的意识形态相应地就是位居从属地位的话语。
意识形态是一种永恒的但必须被超越的他者 对意识形态的解析与超越贯穿着阿尔都塞思想发展的始终,他在这一问题上始终处在一种思想张力之中:一方面,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又始终致力于探寻超越或摒弃意识形态的可能性。
我总是怀疑结构主义怎么能吞得下和消化得了诸如“最后决定”、“主从关系”、“多元决定”这类范畴。尽管如此,人们显然为了图省事,就硬说我们是“结构主义者”。
按照阿尔都塞的概括,马克思哲学的这一科学的理论就具体地表现为多元决定的辩证法。他认为,强调事物结构和矛盾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各个层面的核心思想。
这些名言展示了阿尔都塞对哲学、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深刻见解,特别是他对辩证法、矛盾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