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优秀范文网

清源优秀范文网

诗歌如何写结尾?

59

诗歌的结尾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能够关合全篇,或首尾呼应,或卒章点题,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结尾方法:

用景语结尾:

通过描绘景物来烘托情感,使结尾深远且回味无穷。例如,贺铸的《青玉案》中,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为结尾,将诗意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情结尾:

直接抒发情感,注意首尾呼应和节奏感。比如,周邦彦的《关河令》以“酒都已醒,如何消夜永?”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升华主题的结尾:

在诗歌的前半部分进行景或叙事铺垫,在结尾处使主题陡然升华。例如,曹操的《观沧海》在描述大海的壮丽景象后,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为结尾,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疑问结尾:

采用疑问句作为结尾,能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为结尾,引发读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流水对作结:

通过流水对的方式,使结尾流畅自然,常用来表现动态的美感。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谢榛的《边词》都以流水对作为结尾,增强了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情感抒发作结:

通过直接抒发情感,使诗歌富有温度。例如,吕秀娟的《客地深夜凭窗听风雨》和贾国钧的《望月》都以情感抒发作为结尾,触动了读者的共鸣。

双关语结尾:

通过双关语,在表面语义与深层含义之间建立联系。例如,岳留坡的《天桥》和周永国的《咏指南针》都以双关语作为结尾,表达了深刻的寓意。

拟人手法作结:

利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或物体情感与思想。例如,张景芳的《麻雀》通过拟人手法,描绘了麻雀因惧乡愁而不愿飞远的场景,富有感染力。

通感手法作结:

通过通感手法,将不同感官的感受结合在一起。例如,张敬忠的《边词》通过通感手法,将时空交错的情景呈现得淋漓尽致。

虚实结合结尾:

结尾时虚写或虚实结合,含蓄地表达意义,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谢榛的《四溟诗话》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结尾方式,使诗歌意味深长。

在选择诗歌的结尾方式时,诗人应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收束全诗,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完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