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优秀范文网

清源优秀范文网

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

59

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清代文学家以自勉为主题创作的经典对联,具体解析如下:

一、对联内容与典故

上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采用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比喻做事要断绝退路、决一死战。项羽为激励士兵决战,破釜沉舟,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百二秦关(指秦朝都城咸阳)终属楚国。

下联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借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表达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精神。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最终带领越国军队击败吴国,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创作背景

该对联是蒲松龄在屡次科举落第后所作,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我激励的精神。通过这两个历史典故的结合,既表达了对自身困境的突破渴望,也寄寓了对后人的鼓舞。

三、历史影响

个人激励

对联成为蒲松龄书房中流传最广的自我激励语,陪伴他度过了长期科举失利的时期。

文化传承

后世学者、文人墨客常以该对联自勉,其精神内核被《聊斋志异》的创作理念所呼应。例如,《聊斋志异》通过鬼狐形象讽刺现实,同样需要创作者具备“苦心人”的品格。

四、相关争议

部分版本存在文字差异,如“破釜沉舟”应为“破釜沉舟”(破釜沉舟为固定成语)。但整体意义未受影响,仍被广泛传颂。

综上,这副对联不仅是蒲松龄个人奋斗精神的写照,也是中华文化中“志”与“毅”价值观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