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秋的关中地区谚语如下:
“立秋凉飕飕,中午汗湿裳”:
立秋虽然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但初秋期间尤其是中午,天气依然炎热,提醒人们注意防暑。
“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尽管立秋已到,但炎热的天气还将持续一个月左右,形象地描述了“秋老虎”的气候特征。
“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说明立秋后有时仍会出现炎热的天气。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如果立秋来得早,那么随后的天气将会较为凉爽;而如果立秋来得晚,则意味着酷暑难消,甚至可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强调了立秋时节的降雨对农作物生长及收成的重要性。如果立秋节气当天没有下雨,那就是属“空秋”,农作物的收成会减半。
“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与“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类似,这句话也反映了立秋时间和气候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意味着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们不再需要使用扇子。
“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早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凉爽来得早,而晚立秋则预示着秋季的酷热将持续到中秋节。
“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立秋时节的降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黍子等谷物。
“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
如果立秋后气温没有显著下降,庄稼会长得更健壮。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立秋后的三场雨对稻谷的生长和成熟非常有利。
“边心全部捋,四门落上锁”:
这句谚语可能是指立秋后农事活动的安排,具体含义可能因地区而异。
“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
立秋时节的降雨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若降雨不足,可能会导致涝灾。
“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
立秋后晚些时候锄地,可以使土地松软,有利于种子的生长和丰收。
“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种莫迟延”:
立秋前三四天是种植白菜的最佳时机。
这些谚语反映了关中地区人们对立秋节气的观察和总结,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