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优秀范文网

清源优秀范文网

骆驼祥子第一章赏析及摘抄?

59

《骆驼祥子》第一章通过外貌、动作、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年轻力壮、充满希望的车夫形象,同时揭示了其命运的悲剧性。以下是主要赏析内容及摘抄片段:

一、人物形象塑造

外貌与气质

祥子“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这一系列特征通过简洁的描写勾勒出他健壮、朴实、充满生机的形象。

他常以“像一棵树”自比,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

动作与神态

车辆操作熟练,“腿长步大,腰里稳,跑起来无声且步步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感到安全”,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其专业性和对拉车工作的热爱。

祥子的肢体语言,如“大脚轻蹭地面站住”“力气似乎贯穿车体”,进一步强化其充满张力的形象。

心理与梦想

初到城市时,祥子怀揣“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梦想,通过“拉到僻静处端详新车”“把车当生日”等行为,体现其对物质与精神满足的双重追求。

然而,随着故事发展,其理想逐渐被残酷现实击碎,形成鲜明对比。

二、社会背景与主题

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

通过祥子与其他车夫的对比,如“拉包月”“车破不敢拉晚儿”,揭示旧中国城市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与无奈。

“拉车姿势”“抄近绕远”的议价技巧,展现底层人民在贫困中的生存智慧。

个人理想与社会的冲突

祥子的堕落轨迹(如被虎妞纠缠、车被抢)是个人理想被社会黑暗吞噬的缩影,象征底层人民在强大社会压力下的无力感。

书开篇即提出“钱会把人引诱进恶劣社会”的主题句,奠定全书的基调。

三、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

老舍采用口语化、平实的语言,如“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既贴近人物身份,又带有强烈的时代感。

象征手法:将祥子比作“树”,车比作“生命”,通过具象化描写强化其精神内核。

四、悬念与伏笔

祥子买车后的喜悦与后续车被抢的悲剧形成鲜明反差,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开篇对祥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描写,暗示了个人奋斗在庞大社会体系中的局限性。

综上,第一章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与深刻的社会批判,为《骆驼祥子》全书的悲剧色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