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的全句出自《论语·述而篇》,原文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补充说明:
核心思想 孔子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心态,强调品德修养中"心胸宽广"与"患得患失"的差异。君子因内心清明、无愧于心而坦然自若,小人则因私欲纷扰而常感焦虑。
历史影响
这句话被历代文人奉为修身格言,常被书写于楹联、匾额,激励人们培养豁达胸怀。例如,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引述此句评价历史人物。
相关解读
君子: 指品德高尚、遵循礼义之人,其坦荡源于"循礼"(遵守礼制)与"克己"(克制私欲)。 小人
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奠定了儒家"中庸"思想的基础,至今仍对个人修养与社会伦理具有指导意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