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中设置矛盾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技巧,它可以使文章的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下是一些设置矛盾的方法:
情节错位法
定义:通过设计情节和组合情节时,按照事与愿违的模式进行构思和安排,使情节结构呈现出一种错位的状态,从而产生悲剧性效果。
示例: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渥伦斯基和安娜之间的爱情关系就是典型的情节错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心理透视法
定义:逼真地全面地准确地展示人物矛盾的心理活动,包括外在和内在的矛盾。
示例:在《秋天的怀念》中,作者通过“我”的暴怒无常与母亲细心安慰的对比,展示了母子之间复杂的情感矛盾。
对照法
定义: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种状态放在一起,比较差异,构成冲突,使描写事物得到烘托和强调。
示例:在《散步》中,通过“我”和妹妹最终理解母亲的未说完的话,形成了情感上的对照和烘托。
突转法
定义:在构建文章情节和刻画人物时,通过情节的急转,前后反差,形成冲突,给人带来强烈震撼的艺术手法。
示例:在《散步》中,情节的突转使得母子之间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抑扬法
定义:将生活中的素材抑扬交错地组织在一起,不断蓄势,让情势陡然变化,形成冲突,鲜明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一般可分为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两种。
示例: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多次的抑扬变化,最终走向悲剧。
人物矛盾法
定义:直接呈现人物之间激烈的冲突场景,通过人物间的矛盾,让读者好奇冲突的根源。
示例:在小说中,两个角色之间的激烈对抗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观念矛盾法
定义:提出两种对立的观点或价值观,利用观念冲突来吸引读者关注文章对该矛盾的剖析。
示例:在议论文中,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观或价值观,引发读者的思考。
事件矛盾法
定义:描述一个事件中不合常理的矛盾之处,设置悬念,使读者想探寻事件矛盾背后的隐情。
示例:在婚礼现场出现异常的寂静,引发读者对背后原因的探究。
环境与行为的矛盾法
定义:通过对比恶劣的环境和人物的不寻常行为,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示例:在暴风雨中,人物依然平静地行走,这种环境与行为的矛盾可以突出人物的坚强性格。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作文中有效地设置矛盾,使文章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在设置矛盾时,要注意矛盾的统一性和因果逻辑,确保文章在矛盾中保持和谐和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