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马虎虎”是一个贬义词,主要用于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敷衍了事的态度或状态。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含义与出处
核心含义 该成语通过“马马虎虎”(音似“马虎”)的叠字结构,形象地表达做事缺乏细致和严谨的态度,常伴随疏忽或敷衍的意味。
出处
最早见于茅盾的小说《子夜》:“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这句话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工作态度的批评。
二、感情色彩与用法
感情色彩
明确为贬义词,带有对粗心大意行为的否定评价。
用法特点
可作谓语(如“他工作马马虎虎”);
作定语(如“马马虎虎的报告”);
作状语(如“他马马虎虎地完成了任务”)。
三、使用场景对比
贬义场景 “他填写表格马马虎虎,导致数据错误。”(强调工作态度问题) 中性/谦义场景: “这次成绩马马虎虎,还需努力提高。”(自谦表达) 四、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综上,“马马虎虎”主要作为贬义词使用,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情感色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