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中心论点是 尊重劳动成果、传承美德、弘扬新时代价值追求和文明风尚,并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以下是勤俭节约的几个分论点:
尊重劳动成果
分论点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面对粮食和其他各类食物,我们不仅要食其滋味,更要念其根源、知其不易。
重要性说明:勤俭节约是对劳动果实的尊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行为折射出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和文明风尚。
实践建议:全社会应营造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浓厚氛围,每个人都应争当文明风尚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从“要我节约”变为“我要节约”,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创新节约方式
分论点二:人人崇清尚俭,节俭就会蔚然成风。这一过程,离不开方式创新、机制创新作辅助。
举例论证:不少地方和单位创新探索,在反浪费、重节约上有方法、有力度、有成效。比如,有单位推出手机提前预约订餐,食堂接到预约单按需准备,有效减少了餐饮浪费行为;有机构推出“光盘打卡”小程序,参与者就餐后上传空盘照片,就能获得积分、兑换商品。
意义分析:创新方式方法,提供有力抓手,有助于克服懈怠情绪,防止抓而不紧、抓而不实。
持续的努力与累积
分论点三:风尚的力量,靠行动显现,也靠时间累积。倡导粮食节约、遏制粮食浪费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
重要性说明:我们心中要始终算清粮食安全的“大账”,用不弃微末的努力去守护。进一步加强粮食节约工作,弘扬节俭的社会风尚,既需要全面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压实管理责任。
实践建议:进一步加强粮食节约工作,弘扬节俭的社会风尚,需要法律支持和压实管理责任。
节约的广泛性
分论点四:节约不仅仅局限于粮食,还包括水、电等资源的节约。
重要性说明:节约是一种美德,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实践建议:鼓励每个人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成为节约的模范。
综上所述,勤俭节约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传承美德,还需要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在生活中广泛节约资源,共同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