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之一,被誉为物理学革命的旗手。他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名电子学家。爱因斯坦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数学和科学的浓厚兴趣,但他的学校教育并不顺利,因为他不喜欢当时德国学校那种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
1900年,爱因斯坦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并获得瑞士国籍。他最初在瑞士专利局工作,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1905年,他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包括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这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他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1909年,爱因斯坦离开专利局,成为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升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回到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担任教授。1914年,他应马克斯·普朗克和沃纳·海森堡的邀请,成为柏林大学的教授,并在1915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方程。
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为量子理论的建立踏出了关键性的一步。1925年和1926年,他提出了统一场论的概念,试图找到一个能够描述所有基本力的统一理论,尽管这个理论最终未能成功。
除了科学研究,爱因斯坦还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他积极参与反战运动,并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他还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会演奏小提琴,并与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合作演出。
1940年,爱因斯坦成为美国公民,并在晚年担任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1955年,他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