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优秀范文网

清源优秀范文网

有辱斯文典故?

59

“有辱斯文”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这里的“斯文”指的是礼乐制度,后来引申为文人或文化。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做了不符合读书人身份的话或事,有损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尊严和美誉。

《三侠五义》中的孙秀才

在嘉庆年间的小说《三侠五义》中,孙秀才是一个表面上是读书人,但实际上行为不端的角色。他常常口口声声说“有辱斯文”,但实际上却做出许多有辱斯文的事情,比如娶妓为妾、不尊重正妻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孙秀才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孙秀才也是剧中的反面角色,他虽然出身贫寒,但考中了秀才,成为有功名的读书人。然而,他婚后行为不端,沉迷女色,娶了一屋子的小妾,对正妻淑兰百般羞辱,并常常说“有辱斯文”。

文人相轻

古代文人之间常常相互轻视,表面恭维暗地攻击,严重的甚至发展到敌视加仇恨的地步。这种现象被称为“文人相轻”,有辱斯文也可以用来形容这种文人间的相互侮辱和不尊重。

丘灵鞠与王俭

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丘灵鞠,因为自视清高,常常讥讽嘲笑别人。有一次,他在朋友处饮酒时,对另一个文人王俭的文章不屑一顾,并傲慢地问王俭他的文章比起自己有没有进步。王俭后来反击说丘灵鞠的文章愈写愈差,仕途也没混好,家业也日落西山。这个故事也可以用来形容有辱斯文的行为。

综上所述,“有辱斯文”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那些虽然自称为读书人,但实际上行为不端,有损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尊严和美誉的人或行为。